
去年我县实现脱贫摘帽,但脱贫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如何保住脱贫战果,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,是全县各级各部门以及脱贫群众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。
文明瑶族乡东山村地处偏远山区,借着扶贫政策的东风,村里引进资金新建了一栋两层的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,在去年交付投入使用。为了充分利用资源,今年,村里引进鸿腾电子厂,没有耗费人力物力新建厂房,直接在二层设置了扶贫车间。这家电子厂是为相距200米的东山村移民新村安置点的41户村民量身打造。
9月6日一大早,鸿腾扶贫车间里招聘现场异常火热,扶贫车间负责人黄春花正在为前来报名的群众进行登记。通过现场解说薪资待遇、岗位设置、操作要求、观摩厂房岗位运行等方式,扶贫车间招工就业实现了“零距离”。
扶贫车间负责人 黄春花:因为我们是乡下工厂,很多的临时工他们要回去干农活,现在我们的报名情况是我要从中挑选10多个整天在这里上班的正式工,要她们把这个整个工厂的流水线让她们把它去(运转)流通,再从中添加临时工,现在临时工报到的有10多个,正式工的也有10多个。
鸿腾扶贫车间共有两条生产线,可容纳80多人同时作业,耳机配件加工操作流程简单易学,产品做好后将发往珠三角地区,大伙务工再也不用出远门。
熟练的老师傅黄存财正在手把手教村民充磁技巧,文市村村民黄存财因为20多年前的一次工伤,导致右腿残疾,不能外出务工,干农活也不方便,三年前,经朋友介绍在扶贫车间找到了工作。
文市村村民 黄存财:在(文市村老厂)这里做了3年,最满意的地方是工资发放准时,离家近,一年有一万六七的样子。
经过报名、培训等步骤,居住在东山村移民新村安置点的村民邓佑娇,找到了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。
东山村村民 邓佑娇:到那个厂里做事近一些,我们骑摩托车10分钟就会到。
加上自己家种植的生姜、辣椒、水晶梨和老公在外务工的收入,今年邓佑娇的家庭人均纯收入有望突破2万元。
“昨天在上面(扶贫车间)上班,也还可以,就是眼力有点差,我们年纪较大一点,现在做的也是适合我做的。”
电子厂的出现,让安置点的群众对于生计又多了一份选择,多了一份收入。
扶贫车间负责人 黄春花:在我们乡镇这边都是些留守妇女,我想着这个工厂,都是为了她们能够一边照顾家人,一边照顾小孩,一边可以赚一点钱。目前的话,加上贫困户、特殊人员(聋哑)有七八十个,残疾人有五六个,精准扶贫户有三四十户吧,每次发工资的时候我心里都挺高兴的,为他们能够自力更生,很开心。
文明瑶族乡,是全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少数民族乡镇。全乡人口5.4万人,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00户10097人,累计脱贫3065户。像东山村这样的扶贫车间有13个,犹如粒粒珍珠散布在大山之中,为巩固当地脱贫成果注入活力。
责编:何慧
来源:汝城县融媒体中心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全文发布
省委管理干部任前公示公告
勿忘!这些数字,是中国人心里无法愈合的伤疤
习近平在越南媒体发表署名文章
关于越南,一图了解→
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
总书记上海行|记者手记:一以贯之的初心和深情
时习之丨构建新发展格局、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地方考察调研强调科技创新
下载APP
分享到